传统意义上的影像大年在Photokina落下帷幕后开始走向尾声。或许对于很多人而言会有些失望,这一届的科隆展上我们并没有看见重头单反的身影。有人说这是photokina大不如前的表现,有人说这是单反正在遭遇新的瓶颈。
翻开Photokina历史,我们发现真正在展会期间发布单反的案例并不多,厂商多会在发布会前先行发布他们的一些重头产品。其实2010年photokina上展示的单反产品并不算少,只是更偏向于中低端,除了被宾得定义在旗舰机型的K-5和昔日中端系列的60D外,其他几乎都在入门级别。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归纳了2010年入门级单反的一些不同之处。具体可参看《2010年入门单反有哪些不同》,而今天我们从2002年那届photokina开始看起,看一下从那时至今这些单反厂家们对于新品的侧重点有哪些改变,看一下每届photokina上都有哪些共性。
佳能
顶级全幅-入门单反-中端全幅-中端单反
2002年photokina,佳能推出了首台全幅单反相机1Ds。值得注意的是那一年photokina上的重头并不多,除了已经不再发话的柯达外应该也就只有佳能了。这一年佳能的侧重点就是在顶级全幅上,这台机型毋庸置疑为佳能在数码开元的岁月里打下了坚实的品牌基础。
到了2004年第二台全幅1Ds Mark II问世。而那时老对手尼康还没有一台全幅相机问世,而柯达已经渐渐没落,佳能继续巩固着他在全幅上的垄断地位。
当人们开始习惯佳能每届photokina上都会推出一台顶级全幅单反时,2006年却只是推出了一款入门级单反400D。而备受瞩目的1Ds Mark III直到07年8月才来到。佳能开始对于这个段位的产品从那时起开始放慢了脚步。
2008年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个惊喜,在没有1D Mark IV推出的情况下没有人会期待1Ds Mark IV,那年,人们对于佳能的另一台全幅单反的关注不会亚于顶级全幅,他就是5D Mark II。坚守了3年的5D终于可以光荣退役,而人们似乎是从那时起开始期待廉价全幅的到来。
2008年之后的金融危机,让很多厂商遭遇了财政危机,廉价全幅在人们心中的脚步开始放缓。2010年人们虽然小小的希望会再有一台中端全幅或者廉价全幅问世。但相比于此,1Ds Mark IV或许更为实际,毕竟这个产品已经有三年没有动静了。然而这届photokina上,佳能确实显得有些低调,只是推出了一台拥有"聚碳酸酯及玻璃纤维"机身的60D,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佳能第一次在这一系列上使用这种材质,无疑是需要一种勇气的,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另一个突破那就是更多创意滤镜效果的融入。如:柔焦效果、微缩景观效果、玩具相机效果以及颗粒黑白效果,这些创意效果的融入,让这个被定义在中端阶层的单反系列又一次焕发了青春。
索尼&美能达
中端-入门-高端全幅-入门单反
2004年美能达推出了Maxxum 7D,这款600万有效像素的至今仍然是柯美“粉丝”心中的自豪。 这也是美能达在photokina上最后的绝唱。
美能达似乎有些悲情的在数码开元的photokina上被一笔带过,从2004年走到2006年,柯美的“粉丝”经历了从美能达变为索尼的阵痛期,很多人因此放弃了曾经的α转投别家。而那年6月发布的α100并不应该算是photokina上的新品。然而,这一台机器开启了一个α的全新时代。
2008年索尼推出了他在photokina上真正意义上的重头单反相机——全画幅的α900。高举着最高像素之王称号的索尼,在2008年异常耀眼,也让这一届的photokina在拥有了5D MarkII之后又有了一丝耀眼的光芒。
正当人们对于索尼开始满怀希望时,索尼却忽然调转方向,开始在入门级上发力。从2008年photokina结束至今,索尼累计发布了11台单反相机,除去α850以外,全部被定位在了入门级以及高端入门级。而2010年photokina前发布的α580和α560也都是属于于入门的机型。而不同于别家,索尼在今年的Photokina其实是在宣布自己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的多元化发展。而传统单反只是这多元化中的一环。
尼康
顶级单反—高端入门单反
很多人会认为,2007年之前的尼康在顶级单反上一直是差强人意的。尽管2004年,尼康顶级单反D2X在photokina上闪亮登场。但在全幅单反1Ds Mark II的光芒下多少有些暗淡。那几年的岁月里传感器尺寸成为了尼康的瓶颈。
2006年,尼康没有在photokina上再推出顶级单反,而是选择推出入门级单反D80。有人认为这台相机在机身上要比D70低端。但这却不影响这款相机的经典。
相比于上两家厂商而言,尼康一直比较平稳,一直比较坚持自己的发展路线,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认为,考虑到市场的需要,2007年时尼康推出了首台全幅相机D3而没有选择延迟到2008年的photokina展上,而次年,7月发布的中端全幅D700则有些故意避开photokina提前发布的感觉。这一年9月的主角仍然是入门级的D90。似乎从06年起,尼康就将2年一届的photokina定义为了这个产品线的发布点。
所以当2010年我们只看见D7000应该也不会有什么意外。但是可喜的是从D80到D7000尼康的这类相机的机身性能都在往更高端的方向发展。
宾得
与前三家相比,宾得在数码时代的表现已经不能和其在胶卷时代同日而语。尽管在photokina期间发表的单反相机并不算少,2004年的Pentax *ist DS,2006年K10D、2008年K2000、2010年K-5和K-R。但是宾得并没有刻意选择在photokina上发布新款单反或者重头单反。而是以平均每年两台发展的速度匀速发展。似乎只是恰巧赶上photokina便在这个点上发布而已。
从单个的厂商这几年的发展轨迹我们似乎很难看出些共性,那么我们最后按照年份来看一下这几届科隆展上的一些共性。
2002-2004
1Ds、1Ds Mark II、D2X、Maxxum 7D
从2002年到2004年,数码单反还是处于一个相对混沌的时代,那时候单方高昂的价格本身就让很多用户望而却步。几个厂家对于photokina的倾向点都在中高端,除了树立自己数码时代品牌形象外,人们也很清晰的了解到单反这个产品还是属于高端人群的玩物。尽管这个时期已经有诸如:300D、D70这样的试水机型问世,但当时这类产品的上市价格基本处在逼近8000的位置。加之人均收入也不及而当下,这类产品依旧还是充满了距离感。但这无疑是一种暗示,入门级单反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
2004-2006
α100、D80、400D
2004年至2006年,入门级单反开始迅速发展尼康D50、D70s,佳能的350D等都是当时的明星机型。数码单反相机的几大主流品牌也在这时纷纷确立。单反的价格也开始慢慢贴近人们心里的承受范围。入门级单反的迅速扩张。是这一段时间的亮点,而更低端产品的问世似乎也已经开始有了些苗头。单反已经不再是奇货可居。想来多数人是在那个时候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数码单反的。
现在回头来看,那年佳能忽然急转直下推出了EOS 400D作为当年的一款Photokina上的一款主推产品也就不奇怪了。而我们再次发现了一个共性,无论是α100、D80还是400D都已经和中端机型看齐迈入千万像素的领域。这是否意味着单反相机将要走入千万时代了呢?
2006-2008全幅相机多元化
α900、5D Mark II
答案是肯定的,直至2007年前主流单反相机品牌几乎全部迈入了千万像素时代,在寻找一台800万像素的相机已经是已经非常困难的事情。而这一期间除了千万像素外,全幅单反开始了他们的多元化扩张,2007年之后全幅单反不再是佳能一家的天下了,尼康全幅开山之作D3在那年问世,次年D700在photokina之前率先公布,同时也标志着中端全画幅单反之战的序幕拉开,之后,全画幅的α900以及5D Mark II都在展会上亮相。这一届的photokina应该是单反用户最为置振奋的一年。
那年尼康的D90、佳能的50D无疑只是个配角。更为有趣的是,本以为在photokina振奋之后会进入暂时的平静。没想到,最后一月尼康的D3x又给人们打了一针强心剂。而这一年,两台拥有视频功能单反相机已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单反相机是否已经准备迈入新的领域了呢?
2008-2010年视频普及功能多元化
从2008年开始视频功能几乎成为了标配,索尼也在2010年中旬完成了单反相机的视频化。尽管,这一届的Photokina也有多款不同等级的单反相机问世。而相较于往届,这届产品定位的共性显然没有那么明显。单反相机的功能丰富,是我们在这段时间可以看到的比较明显的亮点之一。而感光度也开始以超乎想象的速度飞速发展。ISO12800已经成为入门级单反的标配。除此之外各家厂商开始注重入门级单反的功能多元化譬如滤镜模式、全景模式、人脸识别效果等等。
两年一届的Photokina更像是一个积累回馈。两年回看一下过去,两年暗示一个未来,似乎是每届photokina的命题。而这一届的暗示性并不强,如果要说特色,可能也只有功能性上的了,这是否意味着在未来各个厂家的单反个性将更加鲜明?人们期待的中端全幅普及显然没有那么早到来。跳出单反来看,新型可换镜头相机产品的不断涌现,对于单反相机尤其是APS-C画幅的单反相机无疑是一种冲击。入门级该如何与这些产品进行差异化区分,而差异化会不会影响到上游中高端市场?中高端市场又会不会受到上游中端全幅的压制?这些问题似乎在这一届Photokina上一一显露。突破这些疑问而来的新单反才会更具吸影力。但毋庸置疑,在未来入门级市场的单反相机无论是在拍摄功能上还是相机性能上都会越来越强大。当然我们也看到娱乐性也渐渐成为入门单反相机的一种标志性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