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58必威 > 【名家视点】孙慨:新锐摄影说

【名家视点】孙慨:新锐摄影说

必威手机网页版登录
孙慨
2011-08-10

    编者按:由必威手机网页版登录 发起和组织的影像发现之旅“发现中国新锐摄影师”活动继续进行,此活动得到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此外,这个活动在业界也引发了讨论,关于“新锐”的话题讨论持续深入,在此编发摄影评论家家孙慨的专文《新锐摄影说》,以飨读者。

 

     延伸阅读:

    专题:影像发现之旅“发现中国新锐摄影师”

    名家视点

    胡武功:新锐不是“皇帝的新衣”
    
林路:关于新锐摄影师的联想
    
李楠:新锐就是N+1种可能,N-1种身份 
    
颜长江:像一把刀子——试说摄影新锐

    姜纬:何谓新锐

 

    对于摄影,如果我们将其定性为艺术,那么它就是一代又一代摄影家,秉持着影像艺术因时、因需发展的理念,前后承继,不断丰富并提升其内涵与价值,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意识形态;如果我们将其定性为媒介,那么它就是通过对视觉的截取与转换,并借此与社会大众建立彼此认同的视觉交流关系,且在二者的交互感应中,功能得到不断修补、完善的视觉信息载体。

    无论艺术还是媒介,它们的每一次变化,每一步递进,都需要勇敢而智慧的领头者。不管在技法的创新还是新题材的挖掘上,他们主动突破摄影经典遗留的传统,也自觉拓展摄影介入人类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新领地;也偶有只是追寻内心的渴求而尽其所能者,却亦在客观上改变了摄影的既有面目,延伸了摄影的艺术空间和社会价值。

    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摄影史上的重要人物;但起初,他们是新锐,其最初的作品,可名之为新锐摄影。

    所谓新锐,既新且锐;然,新为锐之修饰,锐为新之实体,锐主而新客。但是新,其本身又未尝不是锐的一种表现形式。

    新锐产生的客观环境,无外有二:一是源于摄影自身困境中的突围,如摄影术诞生初期大众习用而有识见者不甘与之为伍,故而有画意摄影的诞生;如画意摄影之盛行,终至令人生厌而有艾尔弗雷德•斯蒂格里兹等人创立的“分裂主义派”领导的摄影转向。二是摄影所在之社会、文化环境的催发,如经济大萧条后,对民众生存境遇和社会现实问题的高度关注,促成了FSA摄影小组的建立并掀起了社会纪实摄影的浪潮,如二战爆发后摄影宣传功能、武器价值的发掘与广泛运用。

爱德华-维斯顿的人像摄影

 

#p#

    新者,可以是指摄影手段、技法、风格上的创新,也可以指摄影在艺术功能、社会价值体现在原有基础上的突破。

    锐者,尖且硬,有直觉上的金属锋利感和视觉触摸上的心理刺痛感。在摄影上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摄影的内部,如对业界普遍遵循的成熟法则、经典理念的反叛或革新;二是针对摄影的外部世界,亦即摄影表达的意志、呈现的主题、阐述的观点,之于大众和社会的触动与影响,有一种别于以往、难以接受却又直抵根本的尖锐感,批判性是它显著的特征。
    新与锐组一词,在摄影上可喻指那些拥有缓慢的爆发力、旺盛的生命力、持久的号召力,又具批判色彩,并开掘了摄影潜质的“另类”新摄影的初始状态。

 

玛格丽特·卡梅伦的《妇女头像》

 

    因此,新锐往往是不被看好、不易获得承认的;受排挤和诋毁而不是拥戴,乃是它价值凸现之前必经的历程。玛格丽特•卡梅伦采用虚焦等手法拍摄的人物肖像,在获得早期“写实主义肖像的开创者”之前,曾被称为“狂放的试验”。运动摄影的鼻祖埃德沃德•麦布里奇在最初尝试奔马的拍摄时,少有信任者,其解释曾被斥责为“一派胡言”。罗伯特•弗兰克明显违反“决定性瞬间”的不确定构图,曾以“不堪入目”为由遭致群起攻之;彼时,初出茅庐的弗兰克几近陷入灭顶之灾。


    大师自古多寂寞,然不孤立。新锐而具大师、大家潜质者,均有自觉组织、笼络、容纳或主动结识、接近摄影同道知音的自然举动;他们依此组建团体,凝聚共识,避个体之稚嫩与柔弱,扬整体力量之强劲与持久。如艾尔弗雷德•斯蒂格利兹在创立“摄影分裂派”时开“291展厅”、主编《摄影作品》,在提携当时寂寂无名的保罗•斯特兰德等新人的同时,完成自己引领摄影转向的使命;如爱德华•斯泰肯借助就任纽约现代艺术馆摄影部主任一职,培植、汇聚一大批才华出众却未具声名的新秀;如F64团体中爱德华•韦斯顿、埃塞尔•亚当斯、伊莫金•坎宁安等志同道合者的并力拓殖;如亨利•卡蒂尔•布列松、罗伯特•卡帕等惺惺相惜者组建马格兰而各施身手、名动天下,等等。

#p#


    虽然不是所有的新锐都能修成正果,史上的那些大师,也不是每一个都有一段曾经作为新锐的历史;然新锐者,绝非逞一时之勇者,而是厚积薄发的开端。故而,作品于他,新,不可持久,锐,却一以贯之。如黛安•阿勃丝之于肢体残障人士这一题材与摄影观的经年坚持,艾伦•马克多年间对底层生活者一如既往的热切关注;杰利•尤斯曼的大师之路或许更具新锐成长的典型性,他坚持以女体、手、岩石、树木等图像符号营造梦境般的冥想世界,他被人施予“影像的魔术师”、“宇宙的占星家”的头衔,作品却长期被认为“不具有任何意义”,然而最终,他获得了“几乎是史上第一位用学术研究的态度来从事摄影而功成名就的摄影家”。对于新锐而言,无论摄影创作技法还是影像意志的表达,在他们的心中,乃是有一始终秉持的理念在坚持、守护着自己点点滴滴的摄影实践,初始朦胧,渐次明朗,终至成熟。


    故,新锐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不会永远成“另类”,也不会永久被埋没;也可以说,那些遭致彻底否定或永无出头之日者,不能喻之为新锐。真正的新锐,类似“潜龙”,蛰伏着默默蓄聚力量,不图花环,不事张扬,却可能在饱受质疑与嘲讽中,勤奋耕耘、勇于反省、徐步前行。他会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被发现,并得到赏识、提携和认可——迎来他“见龙在田”和“利见大人”的那一刻;当“飞龙在天”的那一天、那一境界来临,人们已经忘记了他曾经的新锐处境。


                                      

发现中国新锐摄影师(30)
孙慨(21)
影像发现之旅(67)
罗伯特-弗兰克(10)
猜你喜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