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的北京,2025 CHINA P&E如期而至。作为中国影像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年度展会之一,这场盛会不仅汇聚了佳能、索尼、尼康、富士、适马、奥之心等国际巨头,也见证了国产影像品牌在多个维度上的集体跃迁。从镜头到AI修图,从附件配件到影像工作流,国产品牌正从“配角”角色逐步走向舞台中央。
镜头爆发前夜:国产光学的“入室之变”
2025年的P&E展上,国产镜头厂商的集体亮相格外抢眼。并且们看到了一个刚刚诞生的新品牌:松若SongRaw,带来了AF 50mmF1.2和AF 85mmF1.2两只镜头。这说明了两件事:1)在国产镜头品牌数量已经感觉快数不过来的时候,仍然有新的品牌继续涌现。2)新品牌没有选择从中低端过渡、逐步升级的路线,而是一步到位、携高规格镜头登场,显示出国产品牌 “直接对标”的信心和决心。
SongRaw 85mmF1.2
此外,国产品牌的新品已经呈现出自动对焦成主流的景象,并且不乏有高规格产品出现,国产镜头由此从配角走向“登堂入室”。这一趋势并非孤例,包括唯卓仕、美科、永诺、老蛙、七工匠、中一等在内的品牌,纷纷展示出更具系统性与完成度的产品线,涵盖主流卡口、高规格参数与自动对焦功能。
唯卓仕展台
国产镜头在价格与性能之间找到了极具吸引力的平衡点,部分产品在用户实拍反馈中获得了积极评价。随着自动对焦的普及,国产镜头已经摆脱了早期的“全金属+全手动”的印象,在35mm 50mm 85mm这些最普及需求量最大的焦段上,低价高质的国产品牌已经开始具备替代进口品牌、由“把玩的配角”成为“日常拍摄和工作用途的主力”的实力。
不过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长焦和变焦镜头方面,国产自动镜头基本还是空白,而进口品牌已经发展到更高的规格(例如28-70mmF2、50-150mmF2和300-600mmF4)。变焦镜头依旧是国产品牌尚未突破的技术高地。此外,高端镀膜材料与技术依赖进口,也构成进一步发展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