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这个时候,偶然的一个机会败入一台奇怪的机器,更为奇怪的是,它搭载了一颗不见经传的镜头,105/2.8 Color Heliar,自然是6X9机器的标配,通常的Heliar,光圈不会大过3.5,如此一只大眼睛,却并无资料可查,由此,才发现福伦达这个文艺大作坊还雪藏了不少好东西不为人知,那么,简单发掘一下,看看当年,我们与多少宝贝擦肩而过。
无拘无束,天马行空——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半个多世纪前的福伦达光学设计史,这是最由衷的感触,有人说那个时期的福伦达不像是个厂商,倒像是一堆搞艺术的聚在一起玩票,如果选择投产一台赚钱的机器或是一台好玩的机器,福伦达通常都会选择后者,某种角度来说这话也没错,连VITESSA这种匪夷所思的怪物都能量产,那么更多没有投入量产的奇异设计足以让福伦达成为科幻电影里的道具,本文汇集了一些关于福伦达1950年代未投入量产的实验机型资料,以供大家缅怀,憧憬,以及YY。
NO.1 Tastenbox
Fritz Faulhaber博士——作为VITESSA天线机的设计师,公认的福伦达设计团队中最具创意的灵魂人物,以及革命性的空心杯斜绕组电机的发明者(没错,电机设计才是他的本行,1947其35岁时创立的Faulhaber公司现在是著名的微电机国际集团,如今很多相机上的微电机便出自这个公司),天知道此人究竟是何居心设计出这么一台怪物双反,既然是不务正业(据说这位跨界人才在电机行业功成名就后便当了甩手掌柜,一门心思设计相机了),那么一定不按常理出牌,一如各位所见,所有的功能设置(快门速度,距离,胶卷类型)全部弄成了拨键形式,连卷片也弄成了拨键形式,摆弄起来噼里啪啦,因此才有了Tastenbox(拨键盒)这个绰号,尽管看着有些象玩具,其实它也确实借鉴了KODAK BROWNIE的营销理念,但还是搭载了一颗高素质的80/3.5 Color Skopar镜头,嗯,估计连福伦达的股东们都看出来了,与其说这是操作一台相机,倒不如说在摆弄一台“电机”,1954年,在试生产了100台测试市场反响后,这个项目便无疾而终。
原帖链接:壮志难酬——1950年代的福伦达实验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