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迁徙——这个星球上最壮观的生命现象之一,仅在中国,每年就有近千万只候鸟飞行上千公里,分中、东、西三条迁徙通道辗转于全国各大栖息地之间。鸟类迁徙这个题材我持续拍摄了好几年,春秋两季经常都会随着迁徙的路线转战各地。
月影下的大白鹭 EOS 5D Mark IV,EF 800mm f/5.6L IS USM F8,1/640秒,ISO 1250
鸟类摄影算得上是最具挑战性的摄影项目之一,每一幅动人作品的背后,都饱含了拍摄者的艰辛与努力。丰富的鸟类生态学知识、得力的摄影器材以及高超的摄影技艺都是决定拍摄成败的关键因素。
4月到5月,我再次踏上征途,选择了河南的黄河中下游流域,以及云南盈江的密林间,用镜头记录下不同鸟类的生存状态。 春季也正值鸟类的繁殖季,长出繁殖羽的鸟类,从形态上更具美感,同时也能拍到求偶、捕食、繁殖等丰富的行为。而黄河中下游流域和云南山地雨林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也造就了迥异的生态系统,就摄影的角度来说,也是难得的能让人尽情创作的机会。而这一次的拍摄,陪伴我的依然是EOS 5D4,这台陪我辗转各地并肩作战的“战友“。
黄河流域——重要的迁徙通道
黄河中下游流域,是我国鸟类迁徙中部通道的一个重要节点。黄河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概念里,可能就只是一条著名的大河,或是华夏文明摇篮的符号,实际上它也是维持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
迎着朝阳的鸟群 EOS 5D Mark IV,EF 600mm f/4L IS III USM F5.6,1/640秒,ISO 1600
在黄河中下游湿地里会有很多留鸟和候鸟繁衍生息,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生态系统。每到3-5月份随着迁徙季的到来,会有大量的候鸟来此停留休整。对于自然生态摄影师来说,是难得的摄影天堂。
苍鹭 EOS 5D Mark IV,EF 600mm f/4L IS III USM F5.6,1/500秒,ISO 1000
在黄河滩涂上,鸟群不仅能够得到充足的食物,同时还有充足的活动休息场所。更重要的它还是一个天然屏障,大型鸟群在这种比较开阔的滩涂上,通过建立预警机制,能够提前预警来自猛禽的威胁,对于抵御天敌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于生态摄影来说,同样面临鸟类预警机制的挑战,意味着我们需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因此,我们需要更长焦距的镜头,比如我此次配备的就是一支800MM F5.6L和600MM F4L III加2倍镜的镜头组合。
白骨顶鸡 EOS 5D Mark IV,EF 800mm f/5.6L IS USM F11,1/1000秒,ISO 800
之前拍摄的白骨顶鸡都是浮游在水面上的画面,这次经过连续几天的蹲守,长时间忍受着清晨滩涂上潮湿且阴冷的寒气,终于等到一只白骨顶鸡缓缓地走上滩涂,露出它那双硕大的、最富特征的瓣型脚蹼。那一刻,难忍的困意和几乎冻僵的寒冷,全都烟消云散。我迅速调整好相机,清脆的快门儿声骤然响起。
须浮鸥 EOS 5D Mark IV,EF 800mm f/5.6L IS USM F6.3,1/2500秒,ISO 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