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功能基本是高端机型功能下放,D750本身还有一些特性是创新点。从某种角度来说,D750很多特性与D5300非常相似,比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外壳、内置Wi-Fi、翻转屏。当然两者具体技术细节还是存在一定差别,后文编辑会详细介绍:
1.机身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D750是第一款具备一体化部件结构的尼康FX格式数码单反相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一体化部件结构外壳能够对内部构造进行保护。其实这种新型材料一体化部件结构外壳我们并不陌生,去年10月尼康推出的D5300上就采用由碳纤维组成的新型材料及硬壳式结构(接缝很少),随后D3300也应用了同样的技术。该新型材料是日本帝人公司自主开发的采用热可塑性树脂的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CFRTP)“Sereebo”,Sereebo虽然很轻但是具备出色的强度,还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因此成型品本身也可具备电磁波屏蔽特性。另外,通过运用在聚合物开发过程中积累的优质树脂加工技术,使碳纤维不会浮现在表面,实现了出色的表面外观性。
机身材质
D750与D5300、D3300不同,机身并非全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而是机身前部和前盖采用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以保护图像处理系统的重要装置,而后盖和顶盖则采用镁合金材质。采用这些材料确保了强度和坚固性同时减轻相机重量。
2.机内电子元件平面化设计
以往机型与D750对比
尼康通过将影像传感器与集成电路板置于同一平面并优化驱动装置,实现了D750机身更为纤薄的设计,集成电路板的尺寸为传统设计的70%(约50%的空间分配给电子部件)。其位置经过修正及优化,为操作手柄的伸凹槽设计创建了所需空间,同时保持了足够的强度和耐用性,从而适合加入内置闪光灯、动画录制等便捷功能以及其他大量专业功能。
集成电路板
该机内空间优化技术可以说是D750所有亮点中最突出的一个!通过前文介绍不难看出D750的机身尺寸与D610/D600相仿,都是走小型轻量化的,机身外观设计大多与D610一致。当初D600推出后,在开发访谈中提到,之所以没有采用51点Multi-CAM 3500 对焦模块,是因为该模组会让机身变大,考虑到空间问题才采用更加小型化的Multi-CAM 4800。再看D750通过平面化设计腾出更多有效空间,搭载了51点Multi-CAM 3500 II对焦模块、91000像素RGB感应器和用于电动光圈的4个马达定序装置。该改进让小巧机身可以承载高性能,绝对是一次重要进步。由此不仅让我们想到同样受困于体积无法搭载高端功能的Df,有了D750的现身说法,Df的未来还是非常光明的。
Df
这里谈一下最高快门1/4000秒,我们从体积上不难看出D750其实是以D610/D600为基础的机械机构,有朋友会说D7100与它们体积相仿,为何可以做到1/8000秒,而这些全画幅机型做不到?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从APS-C变为全画幅,画面尺寸有很大的改变(传感器尺寸不同),快门帘幕移动距离自然也会增加,那么以同样幕帘速度移动时,全画幅的移动距离会变长,快门速度自然也会下降。要想维持相同的快门速度就要增加帘幕的移动速度,在同样机械结构下提升帘幕移动速度,又会产生耐久性问题。为了在维持耐久性的前提下提高帘幕速度,就需要增大各部件尺寸,这样的话快门单元会与D800/D810一样大,以目前的技术尼康还无法做到小机身内。所以D750选择最高快门1/4000秒,是对机身小巧轻便的妥协。未来快门组件提供商有更好的方案才有可能实现全画幅小机身1/8000秒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