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58必威 > 领悟摄影师的思想(二)—对立

领悟摄影师的思想(二)—对立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周勇
2012-03-06

通过镜头和色调来分离平面

使用400mm 镜头可以获得紧凑的取景,将前景的电缆塔和晨雾中的远方风景之间的斜坡排除在镜头之外。画面中就留下两个很明显的平面或层次,光线和空间透视(电缆塔和电线较暗、雾气蒙蒙的远景较亮)又进一步将它们分离开来。吸引注意的形状是右侧的两组元件和左侧远方的树,它们的尺寸大小近似。这两组元素天然互相对立,这种取景方式也会在二者之间建立起联系,使视线沿电线的曲线向远方移去

图18

图19

混淆多个平面

这个例子将通常分离平面的建议颠倒过来,不按常理出牌,让观者先愣下神,之后再恍然大悟。这张照片中并未利用光线和拍摄角度来明显分离前景(捕鱼用的鸬鹚)和背景(掌舵的渔夫),两者光线是相同的,而且也都在焦点范围之内(光圈f/11,超广角镜头,焦距12mm),而且鸬鹚的喉咙和颈部似乎与渔船的边缘形成了令人不适的重叠。观者会同时看到鸬鹚和渔夫


远处的物体

我想要谈的第二种对立平衡是空间上的对立,但其内容之间仍有联系。风景中的人物几乎总是老套的,但并非如此。这种手法所需的要素是小而明显的物体,在画面中占据着尽可能少的空间,但仍然肉眼可辨,加之相对简单、连续且延伸至画面边缘的周边环境,和人物形成了图像对比。

我将它称为远处的人物而非较小的人物是因为,为了起到适宜的效果并引起适宜的惊奇感,它必须保持在合理的尺寸。典型便是人,但也可以是一幢房子,或是大一些的物体,比如一辆车。一只昆虫就无法起到这一作用—我们知道昆虫很小,因此在庞大的场景中看到一只昆虫没有什么意义。但在大概占了一亩地或甚至更大范围的风景中出现一个孤独的人显然就有更特别的意义,因为这不是我们通常看到的景象。

这是一个内嵌的惊奇元素—惊奇是因为在如此广阔的环境中出现了一个孤独的形象,大部分这类型的照片都会对此进行挖掘。但他们有两种操作方式,这取决于摄影师一开始如何看待这一状况。要看他是偏好于人物还是环境。出发点可以是环境,比如风景,在其中纳入一个人物可以作为参照物并增添相关性;出发点也可以是人物,摄影师决定将它安置在一个宽广得不同寻常的背景中。拍摄结果可能经常是一样的,但并不总是如此。在河畔的女子这张照片中,她就是拍摄对象,这是杂志文章的一系列肖像照中的一张。因此,她的位置就至关重要,明显的色调对比表现了她选择的姿势。相反,工人攀爬竹架的照片中,工人只是为了提供一个参照物,当观者没有立刻看到他时,这个人物发挥的效果就更好。

图20

河畔

画面中拍摄对象的位置至关重要


图21

竹架

工人为画面提供了大小比例的参照物,使画面更加有效。如果没有这名工人,就很难判断这张照片的比例尺


图22

思想(3)
摄影师(1282)
猜你喜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