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58必威 > 从Vito II到Vitomatic IIa——福伦达旁轴的黄金年代

从Vito II到Vitomatic IIa——福伦达旁轴的黄金年代

必威手机网页版登录
GRAYKNIGHT
黑眼圈
2014-11-27

  探路者——Vito BR(1958-1960)

  Vito B的热卖推动了福伦达在固定镜头旁轴上的进阶之路,在大眼款的基础上,很快衍生出了Vito BL与Vito BR,前者在机身右侧加装了时髦的硒光测光表(1958-1960,105500台),后者按照字面意思,自然是加装了Rangfinder的联动测距版本。Vito B设计之初曾经考虑过装设非联动的测距系统,但综合成本考虑后并没有付诸实施,在Vito B牢牢占据市场之后,更高端的市场空白需要填补,加上大眼版本机壳拓展了足够的空间,因此实像时联动测距系统的装设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今天来看,即使对大部分老手来说,没有准确测距的拍摄也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事,最简单的黄斑对焦或许在某些人看来都是畏途,但在当时而言,估焦和估计曝光能力却是连家庭主妇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玩机条件,测光表和测距器,都是比较奢侈的功能,也使2.8光圈的优质镜头威力得以最大的发挥,1:1的取景器,完善的机械设计都使其如虎添翼,从实用角度来说,Vito BR即使在50多年后的今天都足够强大(尽管其主要指标和国货205倒是挺类似,但制造工艺却相差了一个世纪…),Vito BL的测光表都已经自然老化的差不多了,Vito BR的测距器却貌似可以再用上50年,缺乏保养的黄斑可能会有变淡的趋势,但清洗过后便会恢复如新,当然对焦黄斑有点小,这点用起来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没有测光表的Vito BR外观极其简洁流畅洗练(貌似有不少人和我一样挺讨厌老式测光表缺乏质感的丑陋测光窗),从工业美学角度几乎无可挑剔,并且具备了一切实用功能与精湛工艺,加之产量只有11100台,因此二手市场价格甚至超过了后来装设Ultron头的Vitomatic IIa。

 

  这一时期的“蓝盒子”上已经没有特定相机型号的标注,反映出这个家族的“人丁兴旺”。

 

 

  Color Skopar 50/2.8是一颗非常值得玩味的镜头,与Ultron相比,真是便宜大腕的要命,也是我个人推荐的把玩首选头,有时候刻意追求高端似乎也没什么必要,好比街边张阿姨的馄饨摊,很平民,很好吃,下班路上来一碗,很过瘾………总之这颗小头廉价不廉质,以今天的标准看也没什么好挑剔的,用好了会让人大吃一惊。

 

 

  Vito BR的前身,1958年的一款试制版Vito B,只是装了一个独立测距器,与调焦并不联动。

 

 

Vito II(1)
Vitomatic II(1)
旁轴(235)
福伦达(144)
猜你喜欢
Baidu
map